这里是320国道的终点,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这里是中华经济圈、南亚经济圈、东盟经济圈的交汇点,位于云南省德宏州的瑞丽市,虽是和平解放后才诞生的边境新城,但世居民族历史悠久。
物化灵秀的瑞丽史称勐卯,为吉祥美丽之意,拥有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和两个经济合作区,集“东方珠宝城”“黄金口岸”“孔雀之乡”“绿色宝地”等众多美誉于一身,是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
这片全国最早实行“境内关外”特殊监管模式的红土地,在历史上却历数百年时代更替、战火纷飞、瘟疫横行,“烟瘴之地”“超高疟区”都曾是瑞丽的代名词。民谚说:“栽秧忙,病上床,秋收谷子黄,闷头摆子疟疾似虎狼”,就反映当时瑞丽拥万亩肥硕土地而百姓流离失所的衰败景象。如今,那些曾经不堪回首的历史被瑞丽这座更加开放、自信、包容的新时代城市翻到了另一个篇章,那是关于繁荣、关于希望的新篇章。
瑞丽地处横断山脉南延、高黎贡山余脉地带,早在古新世时期,浸泡在海水中的瑞丽一带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强烈运动,沿龙陵、瑞丽断裂凹陷,龙江强烈下切,山地崩塌破碎,发育形成了瑞丽174.76平方公里的山间河谷盆地,一马平川形似半岛的瑞丽,两侧有两江环绕,一江一河夹一山一坝的地形让这片肥沃的土地素有“阡陌膏腴”之誉,由北向南的山脉,形成一条绿色屏障,与缅甸隔江相望。
典型的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让瑞丽全年气候温和,公元1396年钱古训在《百夷传》中记:其气候,春夏雨,秋冬晴,腊月亦如春。优越的气候条件使瑞丽竹木常青、花开四季、果结终年。
适宜的气候,优越的资源,催生了人类文明的出现。在四千多年前,“傣族先民”根兰、根仑两个部落出现了,他们开创了犁耕农业和稻作文化。据傣文史籍《嘿勐沽勐》记载,公元前364年,傣族“国王”统一了各部落,在瑞丽河谷建立了勐卯古国,“勐卯”一词也随之而来,意思为“雾气环绕之地”。这个“傣族的摇篮”自文明出现就一路风雨飘摇,经历东周至南宋的部落厮杀;元设麓川路军民总管府;明“三征麓川”建平麓城;清设勐卯安抚司;民国时期设勐卯行政区,1932年勐卯行政区改为瑞丽设治局,与勐卯土司并存,从此,“瑞丽”成了这里的代名词。在这片红土地上,有思氏对领土的兼并,有元、明封建王朝的征讨,有英帝国主义对勐卯边地的窥视。这段风云变幻、起伏兴衰的历史,战乱、杀戮、瘟疫频频上演,加上医疗、教育、文化的相对滞后,瑞丽背上了“烟瘴之地”“超高疟区”“古哀牢地”的骂名。
1942年,日军攻陷缅甸仰光,并向缅甸密支那和中国畹町推进,一颗炮弹落入中国境内,瑞丽在经历了“改土归流”的短暂兴旺后再次陷入战火,那个云南历史上最早的飞机制造厂——雷允飞机制造厂,也在一场大火中完成了他的使命。
人们常说,历史是在一次次意料之中、不小心沉淀而来的,充满偶然性与戏剧性。那对于瑞丽市雷允村这个祖国西南的神秘村落来说,雷允飞机厂绝对是一个戏剧性的意外,前者是偏远落后的边陲古村落,后者是当时高科技的典型代表;二者的距离天差地别,而“他们”却在机缘巧合下走到了一起。
1937年8月14日,淞沪抗战爆发后的第二天,日军的飞机就对杭州笕桥进行重点轰炸,无奈之下,中央飞机制造厂被迫内迁,先迁武汉,后又迁昆明,最后迁到了位于云南边陲一隅的瑞丽雷允,医院、工厂随之而来。2年间,人们披荆斩棘,在近乎不可能的面前,创造了可能,这片工业基础几乎为零的少数民族地区很快变成一个人烟稠密的近代化工厂区,其规模、设备、员工数都比在杭州时有很大发展。雷允飞机制造的建成如同一把呼啸苍穹的利剑,共制造组装了450架军用飞机,那时雷允的上空是繁忙的,霍克战斗机、莱因教练机、海岸巡逻机在空中呼啸而过,源源不断的飞往阻击恶魔的战场,他们在中国这片苦难土地的上空翱翔、冲刺、抨击,履行着救护国家和人民的职责。
直到1942年夏天,日军对缅甸疯狂的轰炸给仅一江之隔的雷允带来了严重威胁,机场被迫紧急撤离,未能带走的设备、弹药、厂房被大火焚烧殆尽,这个花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凝结了一代中国航空志士的心血与梦想的机厂终归无奈退场,魂断雷允。
后来日军败退,瑞丽却在这短短的几年间千疮百孔,风雨飘摇的瑞丽在帝国主义、国民党、土司山官的三重统治下,人民居富庶之地,却刀耕火种、刻木记事。直到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瑞丽,把五星红旗插到了边关。
80年如白驹过隙,现在的雷允还是那个边陲的小村落,不同的是人民群众勤劳富裕、民族和谐团结,若不是那个路边雷允飞机制造厂遗址的路牌,仿佛这段轰轰烈烈的抗战故事没有发生。遗址静默,河水有声,几座残损的烟囱、长满青苔的石板、斑驳的断墙和一座汉白玉的纪念碑如同风烛残年的老者在南疆诉说着这段英雄往事和血泪记忆!
同属瑞丽市的畹町开发区的半山腰上,另一座纪念碑与其遥相辉映——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碑,它记录的是一段关于3200名南洋华侨青年,响应陈嘉庚先生的号召,放弃国外安逸的生活,回到硝烟弥漫的祖国参与抗战的故事。
畹町也是傣语译音,太阳当顶之意。与缅甸九谷隔畹町河相望,海关的钟声能惊醒中缅两国人们的清梦,幽静的畹町河上,长近盈丈的木板桥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桥北,猎猎招展的五星红旗与其为伴,桥南,缅甸人的木屐杂沓作响。谁不曾想,这块弹丸之地曾经印记着祖国的历史,背负着民族的命运,飘扬着友谊的彩带。2022年10月29日,最后一位南侨机工蒋印生与世长辞,畹町抗战纪念馆内照片墙上的最后一盏灯熄灭了,一度尘封的感天地、泣鬼神的抗战历史被掀起了一角。
那年,抗战的烽火燃遍了祖国的河山,滇越铁路瘫痪,多条交通要道被炸毁。20万各族人们的血汗铺筑的西南大动脉——滇缅公路通过畹町桥连接了中缅两国,成为 3200 多位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英雄史诗的重要起点。从1938年开始,当时国内无力生产的汽车坦克、枪炮子弹、药品钢材等维系几百万抗战将士的物资全部依赖于这条道路,南洋华侨机工们日夜兼程抢运物资,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上,1000多名南侨机工献出了生命,平均每公里牺牲一人,他们用鲜血铺筑起了祖国的“生命线”。但后来又成了“死亡线”,1943年凤凰花残的5月,日寇在攻陷缅甸后,铁甲车的巨轮碾过中缅军民的血渍,沿着滇缅公路从桥南呼啸而来,大地在震撼,石桥在怒吼。是中国远征军改写了这屈辱的历史,日寇从桥北溃败回桥南,创全歼守敌之范例,开收复国土之先声。从此,洗涤了中华儿女的血泪与耻辱,铺展开了一条连接中缅两国友谊的彩带。
“周总理访问缅甸回国啦!”1956年12月,周恩来总理穿着朴实的中山装,迈着稳健的步伐,与缅甸总理一行从桥南走来,中缅建交,从此突破了美帝封锁中国的包围圈,他在畹町桥上留下了“胞波”友谊的画卷,小桥可以作证,桥头的凤凰花也可以作证。“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陈毅元帅在陪同周总理访问时写下了《赠缅甸友人》,之后这首诗被铭刻在中缅边境的纪念碑上,见证了源远流长的中缅“胞波”情谊。
如果你问当地人,为什么会叫瑞丽为“绿宝石”?他一定会让你去勐秀山寻找答案。被一片片茂密的榕树林覆盖的勐秀,蜿蜒的山路两侧蕨类植物和藤蔓充斥着整片山林。站在山顶往下看,你会发现“翠绿”真的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城市。
瑞丽湿润的气候让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7.3%,巨大的油棕、大王棕、榕树、九里香、菠萝蜜等植被都能肆意的生长,巨榕如盖、遮雨避阳、丽影四射,城在林中园在城中。周围广袤的坝区能让当地的粮食和水果一年两季甚至三季的收获,弄岛的柚子、畹町的荔枝、姐相的香蕉、银井的葡萄、雷允的西瓜……只要你愿意,你撒下的每一粒种子都可以在此开花结果带来财富,这颗绿宝石一面孕育着丰富的水果粮食物产,一面担负着半个云南翡翠市场的交易,无数人在这里与玉结缘,靠玉为生。
如同那个误打误撞进入桃花源的渔夫一样,张安凤在瑞丽的财富历程也是一次误打误撞的结果。1986年,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张安凤和丈夫也变得不安分了,他们决定离开湖北老家,出去闯一闯,于是去投奔在云南西双版纳的舅舅,就在昆明转车的时候,一个改变张安凤命运的事情发生了。他们在昆明下了火车之后,眼前的大巴车一辆写着德宏,一辆写着景洪。
西双版纳在景洪,而张安凤和丈夫却晕晕乎乎地坐上了去德宏州的汽车,就这一字的读音之差,让这夫妻俩来到了德宏州瑞丽市。
那时的瑞丽远不像今天这样热闹繁华,不过它却有着先天的地理优势,和缅甸接壤。中国珠宝市场超过95%的玉石都是从缅甸这个“翡翠王国”进口而来,进入中国的第一站就是瑞丽。当时张安凤夫妇在瑞丽看到珠宝玉石市场内,很多缅甸商人带着未打磨的玉石毛料进行交易,那些市场里“一刀穷,一刀富”的赌石文化牵动着淘宝人的神经。
张安凤两口子没有太多积蓄,但是抱着既然来了就图个新鲜的心态从一个赌石商号里,花2万5千块买下了一块毛料,谁料这几乎是赌博式的买卖成为他们夫妻俩事业起步的第一桶金,中间切开的这一刀让这块石头翻了十多倍,此后张安凤的生活与翡翠牢牢地绑在了一起。
这里人总说:“玉出云南,玉从瑞丽”。在瑞丽的珠宝一条街,成百上千家像张安凤夫妻一样从事翡翠生意的店铺,表面上看这里生活节奏平缓,居民悠闲自在,可是在看似轻松的背后却有一股财富洪流在暗地里涌动着。这座“东方珠宝城”里,无数人为这翠绿的石头奔波忙碌而不知疲倦,这也是瑞丽总让人流连忘返的原因。
相比于绿色的“翠”,瑞丽人民更像红色的“翡”。傣族、景颇族、德昂族等20多个民族集聚的瑞丽,如同它炎热的气候,对外来人的欢迎真挚、浓烈没有一丝保留。三十万人口的小城却拥有近二十万流动人口,同一个饭馆内你能听到来自黑吉辽、江浙沪和粤桂闽的口音。
瑞丽人民热情的性格体现在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张扬鲜艳的金黄色像信仰般装饰在他们的建筑上,穿戴在他们的服饰上。伴随着金边红瓦出现在建筑上的还有孔雀和大象。在傣族人民的生活中,孔雀象征着吉祥如意,大象象征五谷丰收,尤其是大象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许多珍贵资料证实傣族、景颇族先民居住的云南热带丛林是大象生息、繁衍的地区之一,先民们长期与象和睦相处,并对大象等动物进行驯化。“象自蹈土,鸟自食萍,土蕨草尽,若耕田状,壤靡泥易,人随种之”,这就是史书上说的“土俗养象以耕田”的情形。而能歌善舞的当地民族从孔雀身上不断汲取着灵感,让一支“孔雀舞”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与象、人与孔雀的和谐关系让大象和孔雀成为他们的图腾。
这些图腾也顺理成章地出现在民族的节日里,傣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德昂族的关门节、傈僳族的刀杆节,节日连着节日,当地人一次次点起火把、载歌载舞、通宵达旦。说“瑞丽一年到头都在过节”这话不假,而这火热、盛大的聚会却与那颗透亮的翡翠一起,为瑞丽持续创造着旅游、文化、外贸等多方面的财富。
“莫道弹丸地,南疆一明珠。”公元前四世纪,蜀地商队驱赶着驮运丝绸的马帮,走出川西平原,踏上了崎岖的山间小道,翻山越岭,跨河过江,进行着最古老的中印商业贸易业务,从而开辟了这条我国通往南亚、西亚以至欧洲的最古老的商道——南方丝绸之路。它以四川成都为起点,经雅安、芦山到云南大理、保山从德宏出境,经缅甸至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以至中亚、西亚。这条纵贯亚洲的交通线,是古代欧亚大陆线路最漫长、历史最悠久的国际交通大动脉之一。两千多年来,南方丝绸之路为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瑞丽成为进入缅甸前最后的补给驿站,可以说,瑞丽很早就与经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制度的制约、文化的落后导致处于山官和土司统治的封建领主经济阶段的瑞丽经济形态扭曲,交易秩序混乱,百姓收入微薄。直到1950年,瑞丽和平解放后,反官租斗争的开展,推动了“和平协商土改”,实行了新的小额贸易办法,从那时起,百姓自己种的粮食可以放进自己的篮子,他们也敢大胆的背上行囊到对岸的缅甸去做买卖,瑞丽的繁荣从那时起已经有了雏形。
10年后的7月,在湖南祁东县,大批20出头的三湘儿女告别了父母亲人,远离家乡参与到边疆的社会主义建设中。1969年,毛泽东提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来自北京、上海、成都、湖南、昆明等全国各地的7357名知识青年到瑞丽农村“安家落户”。1970年3月,由云南保山、施甸动员贫下中农组织“一带毛泽东思想、二带科技技术、三带劳动力”的贫下中农宣传队到德宏,1100人的“贫宣队”来到瑞丽农村,成为“搬迁户”,随后以瑞丽、畹町农场为基础,组建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一团。开荒、建厂,割胶、制胶。到1975年1月,瑞丽农场下辖勐卯、卡兰、贺腮、弄岛、雷允、莫里6个分场正式建制完成。63个生产队12842人。“地广人稀,边民外出”的情况被彻底扭转,瑞丽敞开了大门,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蓝图振奋,号角催征。1978年,敢为人先的瑞丽人民,提出了“以贸易为先导”的发展理念,那年3月,19名边防官兵手握锄头,肩挑背扛的在一片草地上搭建起了瑞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最初期的简陋营区,定名为“云南省瑞丽边境工作站”,从此,边防执勤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工作站的建立改变了群众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规范了多年以来随意进出的通商习惯,让国家意识、国境意识和国防意识逐渐树立,那时,位于瑞丽江畔的屯洪和贺闷渡口成为双边贸易繁华的水路要道。
历史的大潮滚滚向前,短短10年,渡口已经无法满足边贸需求,1989年省政府批准成立“姐告边境贸易经济区”,同年姐告大桥建成通车,瑞丽的边贸迅速转移到姐告地区,姐告国门、中缅街、货场三条通道相继投入使用,国门上正式挂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瑞丽口岸”的字样和金灿灿的国徽,瑞丽边检站探索执行“人、车、货”分流查验的方式,边检工作逐渐走上规范化、专业化道路。随之而来的就是成指数级增长的贸易数据,玉石、水果、红木、橡胶、矿石等货物源源不断地进入国门,家电、汽车、服饰、科技设备等货物也从国门走向世界。“云南边贸看德宏,德宏边贸看瑞丽”。1992年设立国家级瑞丽、畹町边境经济合作区到2000年设立“境内关外”姐告边境贸易区;再到2012年成立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瑞丽成了边民互市、境内关外、对外开放的前沿和试验田,一项项政策让瑞丽成为云南当之无愧的边贸巨头。而身处开发浪潮中的瑞丽边检人通过不断创新举措、持续提升素质、规范查验流程等措施坚实有力的托起瑞丽经济腾飞的基石。
昔日果占壁,今朝试验区。瑞丽口岸几经改造,已升级成可同时开通45条出入境通道、每天客流量在5万以上的国家级“黄金口岸”。201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瑞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挂牌,主要担负着瑞丽、章凤2个口岸和丙冒、雷允、银井、姐相、屯洪、贺闷、拉勐、坪山等8条出入境通道的边防检查任务,以及维护边境口岸安全稳定,服务对外开放和边疆经济建设等任务,瑞丽边检正式迈进新时代。就在同年的8月30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在瑞丽市政府挂牌成立,生物制药、电子商务、制造业、物流等众多项目在此落地,这是中国设立的首批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全面深化对外开放,探索沿边口岸对外友好合作发展经验的重要举措,瑞丽真正成为发展中的“小香港”,承担起了近千亿对缅贸易额,占全省的80%。这一年,瑞丽边检站验放的出入境人员突破了2000万人次,进出口货运量1745.8万吨,占了全省边检一半的流量。
时代的巨轮载着满船的“追梦人”
发展的大潮裹挟着梦想与希望
人民群众灿烂的笑脸折射出繁荣的新气象
瑞丽其势正起,其兴可待!